Monday, January 14, 2008

食品科學系 林世斌

一、醋的歷史及起源

釀醋的歷史可從中國東周時期的一個傳說得到蛛絲馬跡。杜康據傳是中國的釀酒始祖,他的酒遠近馳名,號稱酒神。杜康釀酒時留下的酒糟浸水後,可用來餵馬,馬兒因此又肥又壯且毛色潤澤。有一天,兒子夢見一白髮老人對他說:「你馬槽旁邊的酒缸,都是玉液瓊漿,可否讓我嚐嚐?」。兒子摸不著頭緒的說:「那只是酒糟加水,哪是玉液瓊漿呢!」。那老人說:「那缸東西,剛好放了二十一日,到今天酉時,你倒出來試一口便清楚了!」。兒子醒來時,剛好是酉時,便依老者所言姑且一試,發現竟是香甜帶酸,芬芳撲鼻。杜康父子便依法再造,大受歡迎。但是,叫它什麼名字呢?兒子忽然想到瓊漿放了二十一日,酉時倒出,於是便將酉、廿、一和日四字合併,名曰「」。

人類食用醋的歷史非常悠久,有人認為約有一萬多年。而有關醋的文字記載歷史,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,和食鹽一樣屬於最古老的調味品。因此,正如茶文化、酒文化一樣,醋也是一種文化。我國在數千年前已經可以掌握穀物釀醋的技術。西元1058 年周公所著《周禮》,就有有關釀造的記載,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專門釀醋坊。《齊民要術作酢法》中的酢即今日的醋。古代稱醋為酢、酐、苦酒或醯,《齊民要術》中有詳細釀醋過程的記載。歷史學家認為,在西元前479年,晉陽城(山西)建立時就有醋的製造者了。因此可以說山西是釀醋的發源地。

春秋時的周朝,晉陽一帶的製醋坊已遍及城鄉,其中以梗陽(今清徐)的醋為最佳。清順治元年(1644年),“美和居”醋坊結合當時的釀醋特點,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產品。因為整個生產過程需時長,且產出的醋醇厚如陳酒,所以人們把“美和居”所產的醋命名為老陳醋,“美和居”也借此而發展成為顯赫一時的大商號。 而可與“美和居”媲美的是“益源慶”。至今仍保留著嘉慶二十二年七月成造的蒸料鐵甑。傳說“益源慶”約開設於明朝,是專供明太祖朱元璋之孫甯化王朱濟煥王府釀酒、製醋的坊。“益源慶”釀製的醋配料講究,製做精細、味道甜綿、香酸,久存不變質。甯化王除了自府食用外,還把它作為珍品,不斷敬奉皇宮御用,至民國時,“益源慶”的醋仍然是達官顯貴饋贈親朋的佳品,號稱“官禮陳醋”,俗稱“寧化府醋”,其產品仍受到上層人物、社會名流的青睞。

台灣人吃的台灣醋有六十多年的歷史,內容與傳統的大陸醋有極大的差異,更發展出獨有的製醋及用醋文化。隨著國人對飲食健康的重視,追求健康導向的飲食文化已促使醋在現代人的飲食地位中,由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------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調味品,轉型為多元化的健康飲品了!

二、醋的種類

(一)、釀造醋:把含有澱粉質、糖類或酒精的原料,經由微生物作用發酵後過濾製成者皆屬之。以地區分有山西醋、鎮江醋及四川保寧醋;以原料分則有米醋,如白醋、黃醋、清醋等;以麥為原料則為麥醋;高粱為材料則為高粱醋;另有紅薯醋;若以麩皮為原料則稱冬、精等。鎮江有以酒糟製醋稱滷醋,酒糟醋多黝黑黏稠,較適合作為調味醋之用。亦有以水果為原料製醋者,如鳳梨、香蕉等。而歐美多以麥芽或各種水果為原料。

釀造醋雖是以醋酸為主的酸性調味料,然由於其乃經酵母天然發酵而成,所以成份中除醋酸外,還有其他揮發性有機酸類、醣類、氨基酸和酯類等,除風味絕佳外,更富營養價值。

(二)、合成:把冰醋酸稀釋,完全不經發酵過程,加入氨基酸、有機酸、果汁、調味料、香料、色素等,其風味則遠不及釀造醋。由於冰醋酸具潛在的致癌性,因此已禁止用於食品加工及食品添加。

(三)、加工:將釀造醋經進一步加工,與其他材料相調配而製成者。例如浸泡醋,即將水果、五殼等食材用醋浸泡而成。目前市面上多以此類產品為主。

No comments: